简单的说,哈苏多为中画幅,那么,相对于cmos小很多的全画幅单反来说,热噪等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就需要特别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控制,中画幅相机普遍比全画幅贵一个档,而全画幅相机和半画幅相比又贵了一个档,画幅的增大同样意味着成本增加。全画幅一些不明显的成像影响因素在中画幅变得明显,那么为了控制这些因素,相对于半画幅到全画幅来说,考虑的更多,价格放大倍数同样也增加一些。 此外,欧洲的人力成本与消费水平也是 哈苏相机本身 比较贵的原因之一,要知道欧洲纯手工制造的没有啥便宜的。这和我们大陆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哈苏不做消费级相机,本身就是高端市场的玩物。 另外一点就是,哈苏相机其实本身并不生产镜头的,所以这点小伙伴要清楚,所以说贵是数码后背贵。机身对于中画幅来讲就是个光学取景具有机械结构的曝光盒子,有的连快门结构都没有(镜间快门)几乎是最不重要的设备了。哈苏作为瑞典哥德堡市的骄傲,一直是资深摄影圈中的专业级摄影工具。 所以说了这么多相对于接下来要讲的哈苏模块产品本身其实没多大关系哈,但是我要说的就是,哈苏相机它本身的定位就是更高端,更专业,更有“情怀”的奢侈品。精良的造工,可靠的设计,不折衷的画质,这些就是 哈苏 Hasselblad 这个品牌的意义。所以哈苏模块本身 品牌价值大于产品本身,简单的说 哈苏摄影模块 下面开始正式说说这次与moto 合作的哈苏模块吧。官方宣称的模块化玩法确实名副其实的方便,简单。轻轻一合,Moto Z与哈苏摄影模块就完美的贴合起来。从正面看起来更像是一台卡片相机了,无论是可伸缩的变焦镜头,还是机身右上角的氙气闪光灯,搭配后的状态就像变身一样。从一个高端手机瞬间化身为相机。但是“H”logo则为产品提升了品质的保障。而且实际上也确实如此。Moto Z哈苏摄影模块采用了一块1/2.3英寸的CMOS传感器,相当于一个卡片机的传感器大小,10倍的光学变焦具有25-250mm的可变焦距 (45mm的等效焦距),光圈变化范围为f3.5-f6.3。此外,仅支持PDAF相位对焦,不支持激光自动对焦。 此外,Moto Z哈苏摄影模块还有一个橙色的辅助对焦LED,能够提升相机在弱光环境下的对焦性能,Moto Z哈苏模块在机身上放置了两个独立的麦克风,可以有效的弥补后盖无麦克风的困扰,对于拍摄视频收声并没有什么问题。 Moto Z哈苏模块的手柄手感非常不错,握把处的凹槽让握持起来更防滑,流线型的设计也更贴合手掌。握把顶端放置了一个两段式的快门按钮,与传统的相机快门一样,半按对焦,深按拍摄,而按钮被一个拨动式的环把包围,这个环把用来控制相机的缩放变焦。在拍照时候的光学变焦就可以通过拨动这里来实现。 强劲的内置马达让Moto Z哈苏摄影模块迅速地变换焦距,非常的给力 快门旁边的小按钮是一个电源唤醒键,按下即可直接打开相机应用程序,非常的方便,这样就是说你无需再进入系统才能打开相机功能。对于捕捉一些动态或者抓拍都非常得天独厚。此外,Moto Z哈苏摄影模块的145g的机身重量让握持变的更具份量,不过这也只是笔者用moto Z来搭配使用的体验,如果配合一台Moto Z Play的话,310g的重量则可能会有些过沉了。此外官方配件来看,Moto Z哈苏摄影模块随机附送了一个精致的保护袋,长时间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把它放进保护袋中装进包里。 连接后开启该模块自动唤醒相机应用,使用倒是非常方便。同时在相机应用中无法设置相机参数,仅有预设的三种模式(彩色、黑白、RAW)以及几种预设的场景选择。 当然在哈苏模块下自然同样支持专业模式,在专业模式下可以手动调整包括快门速度、ISO、对焦距离、白平衡等参数。其实现在很多手机已经可以支持专业模式的设定,但是哈苏的可调教性更强,发挥余地也更大。 在哈苏模块的贴合面,我们可以看到有相关字样注明纪念哈苏品牌1941-2016年的75年历史。底部的触点,用于传输数据、供电和吸合 贴合使用哈苏摄影模块后,圆形的凹槽则可以有效的保护好moto Z本身的镜头不被刮花。 实际拍照样张 静态样张方面,对于一款1200万像素1/2.3英寸感光元件的卡片级相机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较大的光变范围更是可以抓拍到相当远的景物。 长焦端250mm的解析力还行,虽然没有短焦25mm近距离拍摄那么清晰,但是在日间完全可以接受。 从样片上来看,白平衡没有问题,色彩还原很精准,可以看到消防栓上的油漆细节非常精致。 远景弱光下,对焦太慢,偶尔会发生虚焦想拍摄的物体往往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但好处在于,10倍光学变焦放大之后,我们所希望拍摄对象的依然能捕捉到,且依然可以接受的状态。 优点: 1.画质表现尚可 2.光学变焦确实很给力 3.手感质感很赞,整机手机拍照体验非常舒服 缺点: 1.变焦后的防抖有点差 2.没有独立的电池 |